【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?】这个标题是询问诗句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”的含义。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《题李凝幽居》,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李凝时所见的宁静、清幽的景象,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在古诗词中,有些句子因其意境深远、画面感强而被广为传颂。比如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”这句诗,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。
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《题李凝幽居》。全诗如下:
> 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> 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。
> 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> 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从字面来看,“鸟宿池边树”描绘的是夜晚鸟类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木上;“僧推月下门”则写的是一个僧人在月光下轻轻推开院门的情景。这两句诗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,营造出一种静谧、安详的氛围,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。
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,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。他通过“鸟宿”和“僧推”两个动作,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。这种画面不仅是对李凝居所的写实,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寄托。
此外,这句诗也反映了贾岛在诗歌创作上的严谨态度。据说他在构思“推”字时,曾反复斟酌,甚至一度考虑用“敲”字,最终才定下“推”字,这也成为“推敲”一词的由来,象征着对文字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总的来说,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”不仅是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,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在喧嚣的世界中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,或许才是真正的幸福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