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鸡骨草介绍】鸡骨草,学名 Abrus precatorius L.,是豆科植物鸡骨草的干燥全株,又名红母鸡、黄仔草、鸡骨癀等。其性味苦、微寒,归肝、胆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、疏肝止痛等功效,常用于治疗肝炎、胆囊炎、黄疸型肝炎、胁痛等症状。在民间,鸡骨草也被广泛用于调理肝脏功能和改善消化系统问题。
鸡骨草主要信息汇总表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 | 鸡骨草 |
学名 | Abrus precatorius L. |
科属 | 豆科(Leguminosae) |
别名 | 红母鸡、黄仔草、鸡骨癀、牛皮冻 |
性味 | 苦、微寒 |
归经 | 肝、胆经 |
功效 | 清热解毒、利湿退黄、疏肝止痛 |
主治 | 肝炎、胆囊炎、黄疸、胁痛、消化不良 |
用法用量 | 煎服,10-15克;或入丸散 |
药材性状 | 根呈圆柱形,表面灰棕色;茎细长,有棱;叶为羽状复叶,小叶卵形 |
产地 | 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 |
药理作用 | 抗病毒、抗炎、保肝、促进胆汁分泌 |
注意事项 | 虚寒者慎用,孕妇忌用 |
鸡骨草作为传统中药材,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逐渐受到重视。其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、生物碱、皂苷等,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。在使用过程中,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,以确保安全与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