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超然台作原文及翻译】《超然台作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担任密州知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散文,文章通过描写登临超然台所见之景,抒发了作者对自然、人生以及超脱世俗的感悟。全文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体现了苏轼“超然物外”的人生态度。
一、
《超然台作》是苏轼在密州任职时所写的一篇文章,记述了他登上超然台后所见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。文章以自然景物为背景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、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,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开朗、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。
文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如山川、云霞、草木等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,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洒脱的心态。文章不仅是一篇写景之作,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散文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余自钱塘移守胶西,既至,日与田父野老相从,而未尝有一日之闲。 |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,到了之后,每天和乡间的老农一起生活,没有一天清闲的日子。 |
于是作亭于东城之上,名之曰“超然”,取《老子》“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”之意。 | 于是我在东城建了一座亭子,命名为“超然”,取自《老子》中“虽然有豪华的宫室,也能安然处之,超然物外”的意思。 |
其高可以望远,其静可以养心,其幽可以忘忧。 | 这个亭子高耸可以远眺,安静可以养心,幽静可以忘却烦恼。 |
予尝游于其间,每风止雨霁,天光水色,一碧万顷,令人神旷心怡。 | 我曾在这里游玩,每当风停雨歇,天光水色,一片碧绿,让人神清气爽,心情愉悦。 |
虽然,吾居此地,未尝不念故园之乐也。 | 虽然如此,我住在这地方,从未不怀念故乡的乐趣。 |
然而,吾心常自得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 | 但是,我的内心常常感到满足,不因外物而喜悦,也不因自己而悲伤。 |
故曰:超然者,非避世也,乃心之无累也。 | 所以说:超然并不是逃避现实,而是内心没有牵挂。 |
三、文章赏析
《超然台作》不仅是苏轼对自然美景的描绘,更是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。文章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体现了作者在仕途坎坷中仍能保持豁达心境的品格。他通过对“超然”这一理念的阐释,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、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。
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也对现代人面对压力与困境时提供了精神上的启示——学会放下执念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
结语:
《超然台作》是苏轼思想与艺术结合的典范,它提醒我们,在纷扰的世界中,保持一颗超然的心,才是真正的自在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