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东倒西歪是什么意思】“东倒西歪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在动作、状态上不稳、摇晃不定的样子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醉酒、疲惫、身体不适或精神恍惚时的状态,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物、车辆等在外部力量影响下不稳定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东倒西歪 | 形容人或物体左右摇摆、站不稳、不协调的样子 |
二、来源与用法
“东倒西歪”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常用于描写人物醉酒后走路不稳的情景。现代汉语中,该词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,尤其在描写人物状态、环境状况时使用较多。
- 例句1:他喝得酩酊大醉,走路东倒西歪,差点摔倒。
- 例句2:那座老房子年久失修,窗户东倒西歪,让人看了心惊胆战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摇摇晃晃、踉踉跄跄、歪歪扭扭 |
反义词 | 稳如泰山、挺直腰板、站得笔直 |
四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描述 |
酒后状态 | 描述醉酒后走路不稳 |
身体虚弱 | 表示因病或疲劳而行动不便 |
建筑物状态 | 形容老旧建筑结构不稳 |
动作描写 | 描写动作不协调、不稳当 |
五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东倒西歪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,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应谨慎使用,以免显得不够庄重。此外,该词带有一定贬义色彩,不宜用于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。
总结
“东倒西歪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主要用来描述人或物在动作、状态上的不稳定。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,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表现力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滥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