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斗筲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斗筲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形容人的器量狭小、见识短浅。在古代文学和日常用语中,“斗筲”多用来比喻人胸无大志、心胸狭窄,不能承担重任。以下是对“斗筲”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词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词性 | 名词/动词(较少见) |
拼音 | dǒu shāo |
出处 | 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曰:‘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’”后世引申为“斗筲之才”等说法。 |
含义 | 原指容量较小的容器,引申为器量小、见识短浅之人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胸襟狭窄、不识大体。 |
二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斗”是古代盛粮食的容器,容量约为十升;“筲”也是盛物的竹制容器,容量较小。因此,“斗筲”本义是形容体积小的容器,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的胸怀和见识有限。
在古文中,“斗筲之徒”或“斗筲之才”常用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、不能担当大任的人。这种用法常见于儒家经典和文言散文中。
三、现代使用情况
在现代汉语中,“斗筲”一词已较为少见,但在一些文学作品、历史类文章或学术讨论中仍会被引用,以表达对某些人局限性的批评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窥见一斑、鼠目寸光、目光短浅 |
反义词 | 胸怀大志、高瞻远瞩、器宇轩昂 |
五、总结
“斗筲”原意是小容器,后引申为形容人器量小、见识浅。在古代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能成大事、缺乏远见的人。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,但其文化内涵依然值得了解。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古文中的评价方式与思想内涵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斗筲”在具体文献中的应用,可结合《论语》或其他古籍进行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