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南京大学校歌】《南京大学校歌》是南京大学的象征性文化符号之一,承载着学校的历史积淀与精神内涵。校歌不仅体现了南大人对母校的热爱与敬仰,也反映了南大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。
一、校歌背景总结
南京大学(简称“南大”)是中国历史悠久、学术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之一,其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。校歌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自建校以来便不断演变,最终形成了如今广为传唱的版本。
校歌创作于1914年,由当时的校长江谦根据《礼记·大学》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改编,并由音乐教师李叔同谱曲。校歌歌词简洁庄重,寓意深远,体现了南大“诚朴雄伟”的校训精神,同时也展现了南大人追求真理、服务社会的理想。
二、校歌内容概述
校歌全文如下:
> 《南京大学校歌》
>
> 大哉,教育之为道!
> 立德立言,无问西东。
> 学者以是为己,行者以是为公。
> 士之求学,宜先立志。
> 志之所向,愈久愈坚。
> 誓不为利,惟志是崇。
> 既成其业,当思所以用之。
> 不忘本心,不负所学。
歌词语言简练,意蕴深厚,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、学者的责任感以及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。
三、校歌意义与影响
项目 | 内容 |
历史意义 | 校歌见证了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,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。 |
文化象征 | 校歌是南大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,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凝聚力。 |
教育功能 | 歌词蕴含深刻的教育理念,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,培养高尚品德。 |
传承作用 | 在校庆、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中广泛传唱,成为南大人共同的精神纽带。 |
四、结语
《南京大学校歌》不仅是音乐作品,更是一种精神力量。它凝聚了南大的历史记忆,传递了南大人的价值追求。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友之间,这首校歌都持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作用,激励一代又一代南大人不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