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管见所及出处于哪里】“管见所及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表达个人的浅显见解或有限的观察范围。它源自古代文献,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。以下是对“管见所及”出处的总结,并附上相关资料表格。
一、
“管见所及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臣闻之,夫士之怀道,如管窥天,虽有见也,不能尽其妙。”这里的“管窥天”意为通过竹管看天,比喻见识狭窄、视野有限。后世逐渐演变为“管见所及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见解或观察范围有限,通常带有谦虚的意味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管见所及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示自己对某事的理解或看法仅限于个人所见所知,不一定是全面或权威的观点。例如:“本报告中的观点仅为管见所及,仅供参考。”
该成语在文学、学术、公文等场合中较为常见,体现了汉语中对谦逊态度的重视。
二、资料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管见所及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 |
原文出处 | “臣闻之,夫士之怀道,如管窥天,虽有见也,不能尽其妙。” |
含义 | 比喻见识有限,仅凭个人所见所知;多用于谦辞 |
使用场景 | 文学、学术、公文、正式写作中 |
用法 | 多用于自谦,表示自己的观点或理解有限 |
近义词 | 管窥蠡测、一孔之见 |
反义词 | 博古通今、见多识广 |
现代用法示例 | “本部分内容仅为管见所及,欢迎指正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管见所及”作为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与认知边界的认识,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“谦逊”的传统美德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依然具有重要的表达价值,尤其在需要表达个人观点但又希望保持谦逊态度时,是一种非常得体的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