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缺月挂疏桐是什么时候写的】《缺月挂疏桐》是苏轼的一首词,出自其代表作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。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期间,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1082年左右,即北宋元丰五年。
一、
《缺月挂疏桐》是苏轼在人生低谷时期所作,反映了他当时孤独、寂寞的心境。词中“缺月挂疏桐”一句,描绘了夜深人静、月影清冷的景象,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然。该词不仅体现了苏轼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,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保持豁达心态的精神风貌。
此词虽未直接点明写作时间,但从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来看,可以推断其大致成于他被贬黄州期间,即公元1082年前后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作品名称 | 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|
| 作者 | 苏轼(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) |
| 创作背景 | 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,约公元1082年 |
| 词中名句 | “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” |
| 主题思想 | 孤独、清冷、超脱、自省 |
| 创作风格 | 清冷淡雅,意境深远 |
| 历史评价 | 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情怀,是其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|
三、结语
《缺月挂疏桐》作为苏轼词作中的代表,不仅是一幅深夜独坐的画面,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在人生的低谷中,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