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寄予的意思寄予的解释】“寄予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,常用于表达一种情感或期望的寄托。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,“寄予”多用于表达对某人、某事或某种理想的情感寄托与希望。下面将从词义、用法、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。
一、
“寄予”一词,主要含义是“寄托、给予”,通常带有情感色彩,表示将某种情感、希望、责任等寄托于某人或某物。它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,强调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系或期待。
例如:“他对未来寄予厚望”、“她把全部希望寄予孩子身上”。
“寄予”常与“希望”、“厚望”、“信任”、“期待”等词语搭配使用,形成固定表达结构,如“寄予厚望”、“寄予希望”等。
此外,“寄予”也可以用于抽象事物,如“寄予社会关怀”、“寄予人生意义”等,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寄予”与“寄给”、“寄送”等词不同,后者更偏向于物理上的邮寄行为,而“寄予”则更侧重于心理或情感上的寄托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用法说明 | 常见搭配 | 示例句子 |
寄予 | 托付、寄托(情感、希望、责任等)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达情感或期望 | 寄予希望、寄予厚望、寄予信任 | 他对事业寄予了无限希望。 |
寄给 | 邮寄、传送(实物或信息) | 多用于实际物品的传递 | 寄给朋友、寄给公司 | 我把文件寄给了客户。 |
寄送 | 发送(邮件、包裹等) | 与“寄给”类似,但更正式 | 寄送快递、寄送信件 | 快递员正在寄送包裹。 |
三、小结
“寄予”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,常用于表达对人或事的期望与情感寄托。理解其含义及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。同时,注意区分“寄予”与其他类似词汇的不同,避免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