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爱不释手是啥意思啊】“爱不释手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对某件物品或某人非常喜爱,舍不得放手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,尤其在描述对书籍、玩具、礼物等的喜爱时更为常见。
下面是对“爱不释手”的详细解释和总结: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爱不释手 |
拼音 | ài bù shì shǒu |
出处 | 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导性宽厚,每以柔克刚,虽屡遭挫折,犹能自持,故人多敬之。尝有客来,导与之言,其人辞去,导目送之,曰:‘此人真可人也。’客曰:‘君何以知之?’导曰:‘我爱之,故不释手。’” |
本义 | 因喜欢而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东西 |
引申义 | 形容对某人或某物极其喜爱,难以割舍 |
二、用法示例
句子 | 说明 |
这本书太好看了,我爱不释手。 | 表示对书的喜欢,不愿放下。 |
她把这只小熊玩偶抱得紧紧的,爱不释手。 | 描述对玩偶的依恋之情。 |
他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,爱不释手。 | 表达对回忆的珍惜。 |
三、常见误用
1. 误用对象:有些人会错误地用“爱不释手”来形容对人的感情,比如“他对她爱不释手”,虽然可以理解,但更准确的说法应为“爱不释怀”。
2. 语境不符:该成语多用于物品或具体事物,若用于抽象情感,需注意搭配是否恰当。
四、总结
“爱不释手”是一个表达强烈喜爱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对物品的依恋或对某事的专注。它不仅体现了情感的深度,也展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。在日常交流中,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能让语言更加生动、形象。
如果你在写作或口语中遇到类似表达,不妨多加留意语境和对象,避免误用。希望这篇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“爱不释手”这个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