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贲门失弛缓症是什么病】贲门失弛缓症,又称为贲门痉挛或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,是一种影响食管与胃连接部位(即贲门)的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。该病的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,导致食物难以顺利进入胃内,常伴有吞咽困难、反流等症状。
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一疾病,以下是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总结性介绍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说明。
一、概述
项目 | 内容 |
疾病名称 | 贲门失弛缓症 |
别名 | 贲门痉挛、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 |
发病部位 | 食管下段与胃连接处(贲门) |
病因 | 不明,可能与神经调节异常、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|
症状 | 吞咽困难、胸痛、反流、体重下降等 |
检查方法 | 食管钡餐造影、内镜检查、食管测压 |
治疗方式 | 药物治疗、肉毒杆菌注射、手术治疗(如Heller肌切开术) |
二、主要症状
症状 | 描述 |
吞咽困难 | 尤其在进食固体食物时明显,常感觉食物卡在胸部 |
反流 | 食物和胃酸反流至食管,引起烧心感 |
胸痛 | 常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胸骨后疼痛,类似心绞痛 |
体重减轻 | 因长期进食困难导致营养不良 |
呕吐 | 部分患者出现呕吐,尤其是夜间或躺下时加重 |
三、诊断方法
方法 | 说明 |
食管钡餐造影 | 观察食管蠕动及贲门开放情况,典型表现为“鸟嘴样”狭窄 |
食管测压 | 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,判断其是否异常升高 |
内镜检查 | 排除其他食管疾病,如食管癌、胃食管反流病等 |
胸部X光 | 用于初步评估食管扩张程度 |
四、治疗方法
治疗方式 | 说明 |
药物治疗 | 如钙通道阻滞剂、硝酸盐类药物,可缓解括约肌紧张 |
肉毒杆菌注射 | 注入食管下括约肌,使其暂时放松,改善吞咽 |
手术治疗 | 如Heller肌切开术,通过切开部分肌肉使贲门更容易开放 |
生活方式调整 | 避免躺卧进食、减少油腻食物摄入、控制体重等 |
五、注意事项
-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慢性疾病,需长期管理。
- 若症状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,应及时就医。
- 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。
总之,贲门失弛缓症虽然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,但会显著影响生活质量。早期发现、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。如有相关症状,建议尽早就医,以便获得专业指导与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