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卑之无甚高论是什么意思】“卑之无甚高论”是一句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于表达一种谦虚或自嘲的态度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“地位低下的人,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”。它通常用来形容说话者虽然身份不高,但所说的话也并不一定有太大的价值或深度。
一、
“卑之无甚高论”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原意是说地位低的人说的话,没有多少高明之处。后来被广泛用于自谦,表示自己虽有发言权,但所说的内容可能并不深刻或有价值。
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自我调侃或谦虚表达,有时也带有讽刺意味,指某人虽然发表意见,但内容缺乏新意或深度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卑之无甚高论 |
出处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
字面意思 | 地位低下的人,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 |
现代用法 | 自谦、调侃、讽刺 |
含义 | 表示自己身份或地位不高,所说的话可能没有多大价值 |
使用场景 | 自我评价、评论他人观点、文学作品中 |
情感色彩 | 谦逊、自嘲、略带讽刺 |
近义词 | 自谦之辞、不值一提、浅显易懂 |
反义词 | 高谈阔论、真知灼见、高屋建瓴 |
三、使用示例
- 自谦用法:“我只是一个普通员工,所言不过是卑之无甚高论。”
- 调侃用法:“他总是爱发表意见,其实也不过是卑之无甚高论罢了。”
- 讽刺用法:“这些建议听起来很专业,实则不过卑之无甚高论。”
四、结语
“卑之无甚高论”虽然表面上是一种谦虚的说法,但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。了解其来源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