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负隅顽抗的意思】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被逼入绝境时仍然坚持抵抗、不肯投降的行为。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劣势中仍不放弃、继续反抗的人或势力。
一、成语释义
- 字面意思:
“负隅”指的是依靠山势险要的地方;“顽抗”是指顽强抵抗。合起来就是“在险要之地顽强抵抗”。
- 引申含义:
比喻在已经处于劣势、无法挽回的局面下,仍然不屈服、不投降,继续进行抵抗或对抗。
二、成语出处
“负隅顽抗”最早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秦师轻而无礼,必败。子桑之言,其有取乎?吾闻之,‘君子不困人于厄,不鼓不成列’。今秦师既败,又不能以众敌寡,是自取败也。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若使民不畏死,虽有重刑,不能禁也。”
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使用“负隅顽抗”,但其精神与该成语所表达的“在困境中不屈服”的理念相契合。
三、用法举例
例句 | 说明 |
敌军被包围后仍负隅顽抗,最终被歼灭。 | 表示敌人在被围困的情况下仍不愿投降。 |
面对强权,他选择负隅顽抗,不愿妥协。 | 形容个人在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。 |
虽然形势不利,但他们仍负隅顽抗,试图翻盘。 | 描述团队或组织在劣势中坚持战斗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负险固守、死守不降、宁死不屈 |
反义词 | 投降认输、缴械投降、束手就擒 |
五、总结
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在极端不利情况下仍不放弃抵抗的行为。它既可以用于军事战场,也可以用于政治、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境。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体现出一种顽强的精神,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视为盲目坚持、缺乏理智的表现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负隅顽抗 |
拼音 | fù yú wán kàng |
含义 | 在绝境中顽强抵抗,不肯投降 |
出处 | 《左传》相关记载 |
用法 | 描述在劣势中仍不屈服的行为 |
近义词 | 负险固守、宁死不屈 |
反义词 | 投降认输、束手就擒 |
通过以上内容,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负隅顽抗”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