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汗流浃背的意思】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紧张、劳累或炎热环境下出汗非常多的情景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身体因情绪或体力消耗而大量出汗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汗流浃背 |
拼音 | hàn liú jiā bèi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帝尝幸东宫,见皇后,问曰:‘今欲与卿共游,可乎?’皇后曰:‘此非臣妾所宜行也。’帝笑曰:‘夫人之志,岂在是哉!’遂留数日,汗流浃背。” |
释义 | 形容汗水流得非常多,把衣服都湿透了,多用于形容人因紧张、劳累、炎热等导致大量出汗的状态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书面语或口语中描述出汗多的情况 |
近义词 | 汗如雨下、大汗淋漓、汗珠滚滚 |
反义词 | 汗不沾衣、若无其事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劳累工作 | 他连续加班三天,下班时已是汗流浃背。 |
紧张时刻 | 考试前,他紧张得汗流浃背。 |
炎热天气 | 外出买菜,走在烈日下,汗流浃背。 |
情绪激动 | 听到好消息,他激动得汗流浃背。 |
三、常见误区
1. 误用场合:有些人会将“汗流浃背”用来形容“非常高兴”或“非常兴奋”,但实际上这个成语更强调“出汗多”的生理状态,而不是情绪本身。
2. 过度夸张:虽然可以形容出汗很多,但不宜滥用,否则可能显得不够真实或夸张。
四、总结
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适用于多种情境,尤其适合描写人在紧张、劳累或炎热环境下的状态。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