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心铭全文及翻译】《信心铭》是禅宗六祖慧能所著的一部短篇禅宗经典,内容简明扼要,直指人心,强调“明心见性”的修行理念。全文仅四十二句,每句两至三字,语言精炼,寓意深远。以下是对《信心铭》的全文与翻译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《信心铭》全文
1. 一切众生,具有佛性。
2. 但为妄想,不能证得。
3. 若欲求佛,先须识佛。
4. 佛即心也,心即佛也。
5. 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。
6. 若知自心,即是佛心。
7. 顿悟之人,不立文字。
8. 不立文字,即是真法。
9. 真如之性,本自清净。
10. 但离妄念,即是菩提。
11. 一切烦恼,皆由心生。
12. 心若不动,烦恼自消。
13. 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。
14. 无住为本,不立一法。
15. 一切法门,无尽无穷。
16. 但守本心,自然解脱。
17. 不见自性,妄说顿悟。
18. 若言顿悟,必先有因。
19. 因缘和合,方得解脱。
20. 不可执着,不可分别。
21. 一切言语,皆是方便。
22. 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
23. 一切诸法,不生不灭。
24. 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
25. 一切众生,皆具佛性。
26. 但未觉悟,故名众生。
27. 若能觉悟,即是佛身。
28. 佛不在外,佛在心中。
29. 心若清净,即是佛地。
30. 无念无相,即是真如。
31. 一切诸法,皆是佛法。
32. 一切众生,皆是佛子。
33. 佛性常在,不增不减。
34. 但能修心,即得解脱。
35. 不执一切,即是真道。
36. 不起贪嗔,即是正念。
37. 不起嫉妒,即是慈悲。
38. 不起傲慢,即是谦下。
39. 不起我执,即是无我。
40. 不起分别,即是平等。
41. 一切皆空,即是涅槃。
42. 信心坚固,即是菩提。
二、《信心铭》全文与翻译对照表
序号 | 原文 | 翻译 |
1 | 一切众生,具有佛性。 | 所有众生都具备佛的本性。 |
2 | 但为妄想,不能证得。 | 只是因为被妄想所困,无法证得佛性。 |
3 | 若欲求佛,先须识佛。 | 如果想要成佛,首先要认识佛。 |
4 | 佛即心也,心即佛也。 | 佛就是心,心就是佛。 |
5 | 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。 | 心之外没有佛,佛之外也没有心。 |
6 | 若知自心,即是佛心。 | 如果了解自己的心,就是佛的心。 |
7 | 顿悟之人,不立文字。 | 顿悟的人不需要依靠文字。 |
8 | 不立文字,即是真法。 | 不依赖文字,才是真正的佛法。 |
9 | 真如之性,本自清净。 | 真如本性,本来就是清净的。 |
10 | 但离妄念,即是菩提。 | 只要离开妄念,就是觉悟。 |
11 | 一切烦恼,皆由心生。 |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心产生的。 |
12 | 心若不动,烦恼自消。 | 心如果不动,烦恼自然消失。 |
13 | 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。 | 以无念为宗旨,以无相为本体。 |
14 | 无住为本,不立一法。 | 以无住为根本,不设立任何法门。 |
15 | 一切法门,无尽无穷。 | 所有修行方法都是无尽的。 |
16 | 但守本心,自然解脱。 | 只要守住本心,自然得到解脱。 |
17 | 不见自性,妄说顿悟。 | 没有见到自性,就说是顿悟,是虚妄的。 |
18 | 若言顿悟,必先有因。 | 如果说顿悟,必须有其因缘。 |
19 | 因缘和合,方得解脱。 | 只有因缘聚合,才能得到解脱。 |
20 | 不可执着,不可分别。 | 不可以执着,不可以分别。 |
21 | 一切言语,皆是方便。 | 所有言语都是方便法门。 |
22 | 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 | 语言无法表达,心的运作也停止。 |
23 | 一切诸法,不生不灭。 | 所有事物都不生不灭。 |
24 | 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 | 本来什么都没有,哪里会沾染尘埃? |
25 | 一切众生,皆具佛性。 | 所有众生都有佛性。 |
26 | 但未觉悟,故名众生。 | 只是没有觉悟,所以称为众生。 |
27 | 若能觉悟,即是佛身。 | 如果能够觉悟,就是佛的身体。 |
28 | 佛不在外,佛在心中。 | 佛不在外面,而在心中。 |
29 | 心若清净,即是佛地。 | 心如果清净,就是佛的境界。 |
30 | 无念无相,即是真如。 | 无念无相,就是真如本性。 |
31 | 一切诸法,皆是佛法。 | 所有事物都是佛法。 |
32 | 一切众生,皆是佛子。 | 所有众生都是佛的弟子。 |
33 | 佛性常在,不增不减。 | 佛性始终存在,不会增加或减少。 |
34 | 但能修心,即得解脱。 | 只要修行心,就能得到解脱。 |
35 | 不执一切,即是真道。 | 不执着一切,就是真正的道路。 |
36 | 不起贪嗔,即是正念。 | 不生贪欲和嗔恨,就是正念。 |
37 | 不起嫉妒,即是慈悲。 | 不生嫉妒,就是慈悲。 |
38 | 不起傲慢,即是谦下。 | 不生傲慢,就是谦逊。 |
39 | 不起我执,即是无我。 | 不执着于“我”,就是无我。 |
40 | 不起分别,即是平等。 | 不起分别,就是平等。 |
41 | 一切皆空,即是涅槃。 | 一切皆空,就是涅槃。 |
三、总结
《信心铭》虽篇幅短小,却蕴含深厚的禅宗思想,强调“明心见性”、“顿悟成佛”的核心理念。它主张修行应从内心出发,不依赖文字,不执着外相,最终达到“无念无相”的境界。通过学习《信心铭》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禅宗的精神,培养内心的平静与智慧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