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字之师什么意思】“一字之师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个字的老师”,引申为在文学、语言或学术方面给予自己重要指导的人。这个成语常用来表示对某人因一个字或一句话而受到启发、受益匪浅,从而尊称其为“老师”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字之师 |
拼音 | yī zì zhī shī |
出处 | 《宋史·杨时传》:“一日,见南剑州教授程颐,时年二十六,闻颐讲学,遂往拜之。颐曰:‘子可教也。’于是从颐游,后为理学家。”(注:此为常见出处,实际出自《宋史·杨时传》中有关“一字之师”的典故) |
含义 | 指在语言、文学等方面给予自己重要指导的人,尤其是因一个字或一句话而受益的人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尊敬他人,表达对他人的感激和敬意。 |
二、成语来源与典故
“一字之师”最早来源于宋代文人杨时的故事。相传他年轻时拜访理学家程颐,程颐在讲解经书时,因一个字的使用不当,杨时指出并纠正了错误。程颐因此对杨时大加赞赏,并称其为“一字之师”。从此,“一字之师”便成为尊称那些在语言、文字上给予自己重要帮助的人。
三、使用场景与例句
场景 | 例句 |
文学创作 | 他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一位老编辑的指点,那一次修改让他受益良多,真是他的“一字之师”。 |
学术研究 | 这位学者在论文中因一个字的用法被导师点拨,后来他称导师为“一字之师”。 |
日常交流 | 她在学习古文时,因为一个字的含义不清楚,向老师请教,老师不仅解答还鼓励她,她称老师是她的“一字之师”。 |
四、成语延伸意义
“一字之师”不仅仅指字面上的“一个字”,更强调的是在语言、思想、知识上的深刻影响。它体现了一种谦虚求学的态度,也表达了对他人智慧的尊重。
五、总结
“一字之师”是一个充满敬意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在语言、文字、学问上给予我们关键指导的人。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,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。无论是在学术、文学还是日常生活中,我们都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,尊重每一个可能为我们带来启发的人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字之师 |
含义 | 对在语言、文学、学问上给予自己重要指导的人的尊称 |
来源 | 宋代杨时与程颐的故事 |
用法 | 表达对他人指导的感激与敬重 |
延伸意义 |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与对他人的尊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