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一般被称为】在计算机网络中,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需要经过多个层次的处理,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(PDU)。其中,数据链路层作为OSI模型的第二层,负责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基础上,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。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通常被称为“帧”(Frame)。
一、总结
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中的第二层,主要负责将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帧,并进行差错控制、流量控制等操作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帧,它包含数据部分以及用于控制和校验的信息。
在实际应用中,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可能会有不同的帧结构,但其基本功能是相似的: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。
二、协议数据单元对照表
| 层次名称 | 协议数据单元(PDU) | 功能简述 |
| 物理层 | 比特流(Bit Stream) | 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|
| 数据链路层 | 帧(Frame) | 将比特流封装为帧,提供可靠传输 |
| 网络层 | 包(Packet) | 负责路由选择与逻辑寻址 |
| 传输层 | 段(Segment)或报文(Message) |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|
| 会话层 | 数据(Data) | 管理会话连接 |
| 表示层 | 数据(Data) | 数据格式转换与加密 |
| 应用层 | 数据(Data) | 用户直接交互的数据 |
三、数据链路层的作用
1. 封装数据:将上层(如网络层)传递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。
2. 错误检测与纠正:通过校验码(如CRC)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。
3. 流量控制:防止发送方发送速度过快导致接收方无法处理。
4. 访问控制:在共享介质中协调多个设备的通信。
四、常见数据链路层协议
- 以太网(Ethernet):使用帧结构进行局域网通信。
- PPP(点对点协议):用于串行链路的点对点连接。
- HDLC(高级数据链路控制):一种面向位的同步协议,常用于广域网。
五、结语
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——帧,在整个网络通信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。它不仅保证了数据在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,也为上层协议提供了稳定的基础。理解帧的结构与功能,有助于更深入地掌握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