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宝藏问答 >

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出处及解释

2025-11-14 11:41:32

问题描述:

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出处及解释,在线等,求秒回,真的火烧眉毛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4 11:41:32

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出处及解释】一、

“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”是一句出自古代文学的经典语句,常用于形容速度之快,甚至超越了飞驰的骏马和驾驭风的速度。这句话最早出现在《水经注》中,是描写三峡水流湍急、气势磅礴的句子之一。其背后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,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语言表达的精妙运用。
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含义,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,并结合文字说明,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其背景与意义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原文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
出处 《水经注·江水》
作者 郦道元(北魏地理学家)
语境 描写三峡江水的湍急与迅猛
字面意思 即使骑着飞奔的骏马,驾着风,也不如它快
深层含义 形容水流极快,速度快于骏马和风
修辞手法 夸张、对比
文化价值 展现古代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

三、详细解释

“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”出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《水经注·江水》篇。原文为:

> “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。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,其间千二百里,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”

这段话描述的是夏季江水上涨,淹没山陵,行船受阻。但若皇帝有紧急诏令,官员可以早上从白帝城出发,傍晚到达江陵,全程一千二百里。即使骑着奔跑的骏马,驾着风,也不会比这更快。

这里的“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”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,用以强调江水的流速之快,远超人类所能达到的速度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,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威力。

四、文化背景与影响

《水经注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,不仅记录了河流水系的分布,还融合了大量历史、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描写。郦道元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修辞,使得这部地理著作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。

“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”作为其中一句经典语句,被后世广泛引用,成为形容速度极快的典型表达。在现代汉语中,这一句也被用来比喻某种事物发展迅速,或某种行为效率极高。

五、结语

“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”不仅是一句生动的描写,更是古代文人对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悟。通过对其出处、含义及修辞手法的分析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文化价值与语言魅力。它不仅是历史文献中的亮点,也是中华文化中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典范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