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宝藏问答 >

苟延残喘比喻什么人

2025-11-14 17:15:12

问题描述:

苟延残喘比喻什么人,求快速帮忙,马上要交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4 17:15:12

苟延残喘比喻什么人】“苟延残喘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勉强维持生命或生存状态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困境中挣扎、没有希望却仍然不放弃的人。

一、成语释义

- 出处: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君虽死,其名犹存,苟延残喘,亦足以为后世之戒。”

- 字面意思:“苟延”指勉强延续,“残喘”指残余的气息。合起来意为勉强维持气息,维持生命。

- 引申意义:比喻人在极度困苦、无望的情况下,仍强行维持生活或存在状态,往往带有消极、无奈的情绪。

二、适用对象总结

类别 描述 典型例子
身患重病之人 身体虚弱,靠药物或治疗勉强维持生命 患有晚期癌症,靠止痛药维持生活的病人
遭遇重大挫折者 在人生低谷中坚持不放弃,但已失去往日光彩 失业多年、家庭破裂后仍在努力寻找出路的人
社会边缘人物 被社会忽视,依靠微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 城市流浪者、低保户等
企业濒临倒闭者 企业经营困难,仅靠贷款或外部援助勉强维持 破产前的企业主、小型工厂老板

三、使用场景与语气

“苟延残喘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语气较为沉重,常带有一种同情或批评的意味。它并不完全否定人的坚持,而是强调这种坚持是在极端不利条件下进行的,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。
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点

1. 避免过度贬义:虽然该词有贬义,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表达对坚韧者的尊重,需根据语境判断。

2. 不宜用于正面人物:如英雄、奋斗者等不应被形容为“苟延残喘”,否则可能造成误解。

3. 慎用于口语:此成语较为文雅,口语中较少使用,容易显得生硬或不合时宜。

五、总结

“苟延残喘”主要用来比喻那些在极端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命或生存状态的人,常带有无奈、悲凉的色彩。适用于描述身体虚弱、精神崩溃、经济拮据或事业失败等情形,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表达方式。

结语:了解“苟延残喘”的含义和适用范围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,避免误用或曲解其本意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