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褥疮压疮伤口护理流程】褥疮,又称压疮,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、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。常见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,如老年人、术后患者、瘫痪患者等。科学规范的护理流程对预防和治疗褥疮至关重要。
以下是针对褥疮压疮伤口护理的总结性流程,结合实际操作与临床经验,旨在为医护人员及照护者提供参考。
一、褥疮压疮伤口护理流程总结
1. 评估与分级
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,判断褥疮的严重程度,分为Ⅰ至Ⅳ期,并记录伤口的位置、大小、颜色、渗出物等信息。
2. 减压与体位管理
定期变换体位,减少对受压部位的压力,使用气垫床、减压垫等辅助工具,避免持续压迫。
3. 清洁与消毒
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方式,如生理盐水冲洗、碘伏消毒等,保持伤口清洁,防止感染。
4. 敷料选择与更换
根据伤口类型(如渗液多、坏死组织多)选择合适敷料,如藻酸盐敷料、银离子敷料、水胶体敷料等,并定期更换。
5. 促进愈合
可采用物理疗法(如红外线照射)、营养支持、药物辅助等方式,促进伤口愈合。
6. 监测与记录
每日观察伤口变化,记录伤口状态、护理措施及效果,及时调整护理方案。
7. 健康教育与家属指导
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褥疮的成因、预防方法及日常护理要点,提高自我护理能力。
二、褥疮压疮伤口护理流程表
护理步骤 | 具体内容 | 注意事项 |
1. 评估与分级 | 根据NPUAP标准进行分级,记录伤口情况 | 准确判断分期,避免误诊 |
2. 减压与体位管理 | 每2小时翻身一次,使用减压器具 | 避免拖拉动作,保护皮肤 |
3. 清洁与消毒 | 生理盐水冲洗,碘伏消毒 |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 |
4. 敷料选择与更换 | 根据渗出情况选择敷料,每日或按需更换 | 保持伤口湿润环境,避免干燥 |
5. 促进愈合 | 使用生长因子、营养补充、物理治疗 | 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|
6. 监测与记录 | 每日记录伤口变化,评估疗效 | 建立护理档案,便于追踪 |
7. 健康教育 | 教育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 | 提高依从性,预防复发 |
通过以上系统化的护理流程,可以有效降低褥疮的发生率,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护理方案,同时注重团队协作与沟通,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