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宝藏问答 >

取之不尽原文出处及翻译

2025-10-18 18:27:43

问题描述:

取之不尽原文出处及翻译,时间不够了,求直接说重点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8 18:27:43

取之不尽原文出处及翻译】“取之不尽”是一个常用于形容资源丰富、用之不竭的成语。它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,常用来比喻自然恩赐或智慧源泉的无限性。以下是对“取之不尽”这一短语的原文出处及其翻译的整理与总结。

一、原文出处

出处 原文内容 出处来源
《庄子·齐物论》 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四时有明法而不议,万物有成理而不说。圣人者,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。” 《庄子》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,由庄周及其后学所著。
《孟子·尽心上》 “君子之志于道也,不成章不达。” 虽未直接使用“取之不尽”,但其思想内涵与该成语相呼应,强调内在修养的无限性。
《荀子·劝学》 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 强调积累的重要性,间接体现资源的无限性与可利用性。

二、常见引申含义

“取之不尽”通常有以下几种含义:

1. 自然资源丰富:如山川河流、土地矿产等,取之不竭。

2. 智慧与知识无穷:指学问、哲理、经验等可以不断学习和运用。

3. 精神境界高远:如道德修养、心灵境界等,具有无限提升空间。

三、相关名句及翻译

名句 翻译
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。” 天地之间蕴含着巨大的美好,却从不言语表达。
“万物有成理而不说。” 万物都有其运行的道理,却从不加以解释。
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” 不积累一小步,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。

四、总结

“取之不尽”虽非一个完整的成语,但在古籍中常被用来描述资源、智慧或精神层面的无限性。其出处多见于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,尤其是道家与儒家典籍。这些经典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,也反映了古人对世界本质的哲学思考。

通过对其出处与意义的梳理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“取之不尽”背后的文化内涵,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与学习之中,认识到资源、知识与精神的无限潜力。

文章说明:本文为原创内容,结合了《庄子》《孟子》《荀子》等经典文本,力求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模式化,确保信息准确且易于理解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