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宝藏问答 >

十六字令三首的解释

2025-10-22 05:48:35

问题描述:

十六字令三首的解释,有没有大神路过?求指点迷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2 05:48:35

十六字令三首的解释】《十六字令三首》是毛泽东在1934年创作的一组词,属于他早期的诗词作品。这三首词虽短小精悍,但气势磅礴,语言简练,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热爱和对革命精神的赞美。以下是对这三首词的总结与解析。

一、

第一首:

> 山,快马加鞭未下鞍。惊回首,离天三尺三。

这首词以“山”为题,描绘了红军翻越高山时的英勇形象。“快马加鞭”表现了战士们奋勇向前的精神,“惊回首”则表现出山势之高,仿佛离天只有三尺三寸。全诗突出了山的险峻和红军的坚韧。

第二首:

> 山,倒海翻江卷巨澜。奔腾急,万马战犹酣。

此词继续描写山的壮阔景象,“倒海翻江”形容山势如波涛汹涌,“万马战犹酣”则将山比作千军万马,气势恢宏。表达了红军在艰难险阻中依然斗志昂扬的精神。

第三首:

> 山,刺破青天锷未残。天欲堕,赖以拄其间。

这是三首中最富哲理的一首。山“刺破青天”,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力量;“锷未残”表示即使历经磨难,仍不折不扣;“天欲堕,赖以拄其间”则寓意山是支撑天地的支柱,象征着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担当。

二、表格对比分析

项目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
主题 山的险峻与红军的勇敢 山的壮阔与红军的英勇 山的坚强与革命精神
用词特点 简洁有力,富有动感 气势宏大,比喻生动 哲理性强,富有象征意义
表现手法 以动写静,突出山的高大 以江海比喻山势,增强画面感 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山人格化特征
情感表达 赞美红军的无畏与坚韧 表达对山的敬畏与红军的赞颂 强调革命者的精神力量与责任担当
艺术风格 粗犷豪放,充满力量感 雄浑激昂,富有节奏感 深沉凝重,富有哲理

三、结语

《十六字令三首》虽篇幅短小,但意蕴深远,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常见的豪迈风格与革命情怀。通过对山的描写,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,也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。这三首词不仅是文学佳作,更是历史的见证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