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迫在眉睫什么意思】“迫在眉睫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紧急,已经到了不得不立即处理的地步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情临近、紧迫的状态,让人感到压力和紧迫感。
一、词语解释
| 词语 | 迫在眉睫 |
| 拼音 | pò zài méi jié |
| 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君王既丧,而诸侯之子,其来者,皆迫于眉睫。” |
| 含义 | 形容事情非常紧急,已经到了必须马上处理的程度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常用于描述问题、任务、危机等的紧迫性。 |
| 近义词 | 刻不容缓、燃眉之急、十万火急 |
| 反义词 | 悠然自得、从容不迫、慢慢吞吞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工作任务 | 项目进度已迫在眉睫,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完成。 |
| 危机事件 | 灾难发生后,救援工作迫在眉睫。 |
| 学习考试 | 考试临近,复习时间已迫在眉睫。 |
| 家庭事务 | 家中老人身体状况恶化,治疗迫在眉睫。 |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1. 不要与“迫在眼前”混淆:虽然两者都表示紧急,但“迫在眉睫”更强调紧迫性,而“迫在眼前”则偏重于空间上的接近。
2. 避免口语化使用:该词多用于书面表达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3. 注意语境搭配:适合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,不适合用于轻松或幽默的语境。
四、总结
“迫在眉睫”是一个用来形容事情非常紧急、必须立即处理的成语。它不仅表达了时间上的紧迫,也传达出一种不可拖延的压力感。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,正确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。了解其含义、用法及常见误用,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技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