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破竹之势是成语吗】“破竹之势”这个词,常被用来形容事情发展非常顺利、势不可挡。但很多人会疑惑:它是不是一个成语呢?本文将从词语来源、结构、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答案。
一、词语解析
“破竹之势”字面意思是“打破竹子的势头”,比喻事情进展迅速、势如破竹。这个说法源自《晋书·王濬传》中的一句话:“今大兵既集,势如破竹,不复有疑。”这里的“势如破竹”是一个更常见的表达方式,而“破竹之势”则是对这一现象的进一步描述。
从语义上看,“破竹之势”可以作为一个短语使用,但在传统成语分类中,并没有将其列为标准成语。
二、是否为成语?
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和《成语词典》的收录情况,“破竹之势”并未被正式列为成语。虽然它在日常语言中较为常见,且具有一定的固定搭配意义,但从严格的成语定义来看,它更接近于一个“惯用语”或“固定短语”。
三、总结对比
| 项目 | 内容 |
| 是否为成语 | 否 |
| 来源 | 源自《晋书·王濬传》“势如破竹” |
| 结构 | 四字短语,偏正结构 |
| 用法 | 常用于形容事物发展迅速、势不可挡 |
| 是否常见 | 是,广泛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|
| 是否为固定搭配 | 是,具有一定固定性 |
四、结论
“破竹之势”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成语,但它是一个常用的固定表达,具有较强的语义稳定性。在实际使用中,它可以作为成语来理解,但在规范的语言学分类中,仍应归类为“惯用语”或“固定短语”。
如果你在写作或学习中遇到类似问题,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,同时注意区分成语与常用短语的区别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