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屈指可数释义】“屈指可数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数量极少、非常有限。它来源于古代人们用手指数数的习惯,表示用手指就能数得过来的数量,因此引申为“非常少”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屈指可数”多用于描述某些稀有、珍贵或罕见的事物,如“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屈指可数”,意思是能够胜任的人非常少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| 词语 | 屈指可数 |
| 拼音 | qū zhǐ kě shù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人皆有才,非世之常人,故谓之‘屈指可数’。” |
| 含义 | 数量极少,可以用手指头数得过来 |
| 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修饰“人”、“事”、“物”等 |
| 近义词 | 寥寥无几、凤毛麟角、屈指可数 |
| 反义词 | 不计其数、数不胜数、浩如烟海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描述人数 | 能胜任这份工作的专家屈指可数。 |
| 描述物品 | 这个品牌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屈指可数。 |
| 描述时间 | 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就的人屈指可数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1. 适用对象:该成语多用于描述“人”或“事物”的数量,不宜用于抽象概念。
2. 语气色彩:带有轻微的感叹或惋惜意味,强调数量的稀少。
3. 搭配习惯:通常与“只有”、“仅有”等词连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四、常见误用提醒
- ❌ “他的朋友屈指可数”(正确)
- ✅ “他的朋友屈指可数”(正确)
- ❌ “他的想法屈指可数”(不太合适,因“想法”是抽象概念)
- ✅ “他的独特想法屈指可数”(更准确)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屈指可数”不仅是一个简洁有力的成语,更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。掌握其含义与用法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表现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