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概括白话文】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回的标题是“曹丕废帝篡炎刘,汉献帝禅位曹丕”。这一回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,汉献帝在曹操及其子曹丕的压力下,被迫让出皇位,正式宣告东汉王朝的灭亡,曹丕称帝,建立魏国,开启三国鼎立的新局面。
一、
本回中,曹操虽已去世,但其子曹丕继承父志,继续掌控朝政。面对群臣劝进,汉献帝内心痛苦却无力反抗。最终,在司马懿等人的策划下,汉献帝不得不写下禅让诏书,将皇位让给曹丕。曹丕接受禅让,改元黄初,国号为“魏”,史称魏文帝。从此,东汉正式结束,中国进入三国时代。
二、关键人物与事件简表
| 人物 | 角色/作用 | 主要事件 |
| 汉献帝 |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| 被迫禅让皇位,失去政权,成为历史上的“傀儡皇帝” |
| 曹丕 | 曹操之子,魏国开国皇帝 | 接受禅让,建立魏国,开启三国时代 |
| 曹操 | 已故的魏王,曹丕之父 | 生前掌握大权,奠定曹氏基业 |
| 司马懿 | 曹魏重臣,后成晋朝奠基人 | 策划禅让,帮助曹丕巩固权力 |
| 群臣 | 朝廷官员 | 劝进曹丕称帝,推动禅让过程 |
| 刘备 | 蜀汉昭烈帝 | 未参与此事件,仍在蜀地发展势力 |
三、历史意义
第八十回是《三国演义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,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终结和三国时代的开始。曹丕的登基不仅是权力更迭的象征,也预示了未来几十年的战乱与争霸。同时,这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,以及权力更替过程中各方势力的博弈。
四、结语
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回通过生动的描写,展现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与权力更替。汉献帝的无奈与曹丕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,为后续三国鼎立的局面埋下伏笔。这一回不仅是历史的节点,也是文学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