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目共睹出处于哪里】“有目共睹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非常明显,所有人都能看得到。但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,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。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、意思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“有目共睹”的出处
“有目共睹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天下之大,万民之众,非一人之所能治也。故圣人设官分职,使各司其事,而天下自治。虽有智者,不能独断;虽有勇者,不能独行。是以君子慎其所处,择善而居,有目共睹,无隐无欺。”
这里的“有目共睹”原意是“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”,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“显而易见、人人皆知”的意思。
二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有目 | 指有眼睛的人,即普通人 |
| 共睹 | 一起看到,共同见证 |
合起来,“有目共睹”意思是:只要是有眼睛的人,都能看见,形容事情非常明显,不容否认。
三、成语用法与常见语境
1. 用于描述事实明确:如“他的成绩有目共睹,无需多言。”
2. 用于批评或肯定:如“他犯下的错误有目共睹,大家都有责任。”
3. 用于强调客观性:如“这个结果有目共睹,无可争议。”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成语 |
| 近义词 | 显而易见、众所周知、人尽皆知 |
| 反义词 | 隐而不露、秘而不宣、讳莫如深 |
五、总结
“有目共睹”是一个表达事情显而易见、人人皆知的成语,源自《后汉书》,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。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,也常用于日常交流中强调事实的明确性。了解其出处和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。
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有目共睹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| 含义 | 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,形容事情非常明显 |
| 用法 | 描述事实明确、强调客观性等 |
| 近义词 | 显而易见、众所周知 |
| 反义词 | 隐而不露、讳莫如深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“有目共睹”这一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方式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