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灵涂炭什么意思】“生灵涂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战争、灾难等极端情况下,人民生活极度困苦、痛苦不堪的景象。这个成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,多用于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,以突出社会动荡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一、成语解释
| 词语 | 含义 |
| 生灵 | 指百姓、民众 |
| 涂炭 | 比喻陷入极深的苦难,如被泥浆和炭火所覆盖 |
整体含义:
“生灵涂炭”指的是人民遭受极大的苦难,生活处于极度悲惨的状态,通常用于描述战乱、天灾、暴政等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左传》等古代文献,后广泛用于诗词、史书及现代文章中 |
| 用法 | 多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描写社会动乱、人民苦难的场景 |
| 近义词 | 民不聊生、哀鸿遍野、水深火热 |
| 反义词 | 安居乐业、国泰民安、太平盛世 |
三、典型例句
1. 抗日战争期间,无数百姓流离失所,生灵涂炭。
2. 这场自然灾害让整个村庄生灵涂炭,损失惨重。
3. 历史上许多朝代更替时,往往伴随着生灵涂炭的惨剧。
四、使用建议
- 适用于正式写作、历史分析、文学评论等场合;
- 避免在日常口语中过度使用,以免显得过于书面化;
- 在表达对战争、灾难的同情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。
五、总结
“生灵涂炭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情感强烈的成语,用来描述因战争、灾难或暴政导致的人民苦难。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,也承载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。在学习和使用时,应结合具体语境,准确传达其内涵与情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