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六字令三首原文赏析】《十六字令三首》是毛泽东在1934年至1936年间创作的三首词,每首均为十六个字,形式简洁而气势磅礴,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图景和革命豪情。这三首词以“山”为题,分别描绘了山的险峻、高耸与雄伟,象征着革命道路的艰难与坚定信念。
一、
| 作品 | 内容 | 赏析 |
| 第一首 | “山,快马加鞭未下鞍。惊回首,离天三尺三。” | 描写红军翻越高山时的迅速与果断,表现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。 |
| 第二首 | “山,倒海翻江卷巨澜。奔腾急,万马战犹酣。” | 用自然力量比喻红军的气势,表现出革命斗争的激烈与不屈。 |
| 第三首 | “山,刺破青天锷未残。天欲堕,赖以拄其间。” | 表现山的坚不可摧,象征革命精神如山般屹立不倒,支撑国家命运。 |
二、整体赏析
《十六字令三首》虽篇幅短小,但意象鲜明,语言凝练,情感激昂。三首词以“山”为载体,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描写方式,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。毛泽东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,使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背景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
此外,这三首词也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常见的“以物喻人”的手法,将山的形态与革命者的意志相联系,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。
三、结语
《十六字令三首》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,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。它不仅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,也展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。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思想上,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