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实诚词语出处介绍】“实诚”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形容人或行为的诚实、实在、不虚伪。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,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真诚与正直的推崇。本文将从“实诚”的含义出发,结合其在古籍和现代语境中的使用情况,进行简要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出处及释义。
一、实诚词语概述
“实诚”是一个形容词,通常用来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。它的核心意义是“真实、诚实、实在”,强调的是言行一致、不弄虚作假的态度。在不同语境下,“实诚”可以指人品端正、做事踏实,也可以指说话直率、不拐弯抹角。
在古代文献中,“实诚”虽不常见,但类似表达如“诚实”、“忠信”等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品德;而在现代口语中,“实诚”则更为常用,尤其是在北方方言中,用以形容人性格实在、不耍花招。
二、实诚词语出处及释义
| 出处 | 文献/作品 | 释义 | 使用语境 |
| 《论语》 | 孔子言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 | 虽未直接出现“实诚”,但强调言行一致,与“实诚”精神相通。 | 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为人之道 |
| 《孟子》 | “诚者,天之道也;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” | 强调“诚”为自然法则,也是人应追求的道德标准。 | 儒家经典,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|
| 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 | “荆轲好读书击剑,以术自卫,然其人沉深,有大节,少言语,性实诚。” | 直接使用“实诚”一词,形容人物性格实在、不浮夸。 | 古代文学中对人物性格的描写 |
| 《红楼梦》 | “贾母道:‘这孩子倒是实诚,不像那些油嘴滑舌的。’” | 表示人物性格直率、不虚伪。 | 小说中对人物性格的评价 |
| 现代口语 | 北方方言中常用“他这个人很实诚”,意指为人可靠、不欺骗。 | 形容人性格实在、值得信赖。 | 日常生活中对他人性格的评价 |
三、总结
“实诚”一词虽非古籍中高频词汇,但其精神内核与“诚”“信”“忠”等传统美德高度契合。从古代经典到现代口语,“实诚”始终承载着人们对真实、正直人格的向往。无论是古代文人笔下的“诚”,还是现代人常说的“实诚”,都反映出中华文化中对真诚品质的重视。
通过以上整理可以看出,“实诚”不仅是语言现象,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。在当今社会,保持“实诚”的态度,有助于构建更加信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