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】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,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印发了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。该纲要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内容、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,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。
一、主要
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以“爱国守法、明礼诚信、团结友善、勤俭自强、敬业奉献”为核心内容,倡导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纲要强调道德建设应与法治建设相结合,注重教育引导、制度规范和实践养成,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。
以下是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的主要内容概括: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指导思想 |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。 |
| 基本内容 | 包括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方面。 |
| 核心内容 | “爱国守法、明礼诚信、团结友善、勤俭自强、敬业奉献”。 |
| 主要任务 |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、完善制度机制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。 |
| 实施原则 | 坚持以人为本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。 |
| 保障措施 | 加强组织领导、加大宣传力度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。 |
二、实施意义
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。它不仅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明确方向,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通过道德建设,可以有效提升国民素质,增强社会责任感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三、现实影响
自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发布以来,各地纷纷结合本地实际,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,如“道德讲堂”“文明单位创建”“最美人物评选”等。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众的道德意识,提升了社会整体文明水平。
同时,随着时代的发展,公民道德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,更加注重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,更加关注网络道德、生态道德、法治道德等新领域。
四、未来展望
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人民需求,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仍需与时俱进,不断调整和完善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,推动道德建设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,使公民道德成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结语:
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南,其核心在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。通过持续努力,我们有信心将道德建设落到实处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