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】在法律体系中,国家秘密的保护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。为了维护国家利益,防止国家机密被非法获取和传播,我国《刑法》专门设立了“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”,以打击相关违法行为。
一、
“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”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具有保密义务的人员,明知是国家秘密,而故意将其泄露给他人,情节严重的行为。该罪名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,同时也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。
本罪的构成要件包括:行为人具备特定身份或职责;主观上存在故意;客观上实施了泄露行为;且泄露的信息属于国家秘密;最终造成严重后果或具有重大风险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| 项目 | 内容 |
| 罪名全称 |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|
| 法律依据 |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398条 |
| 犯罪主体 |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|
| 主观方面 | 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,即明知是国家秘密仍故意泄露 |
| 客体 | 国家秘密的安全与国家利益 |
| 客观方面 | 实施了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,且情节严重 |
| 构成要件 | 主体、主观、客体、客观四要件齐全 |
| 量刑标准 | 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|
| 立案标准 | 泄露国家秘密1项以上,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 |
| 相关罪名 | 侵犯商业秘密罪、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等 |
三、结语
“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”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条款,不仅明确了泄密行为的法律后果,也提醒相关人员严格遵守保密规定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,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,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,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