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挂一漏万意思是什么】“挂一漏万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在列举或描述事物时,只提到一部分,而遗漏了大部分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统计方式,原意是说在计算时,只挂起一个数,却漏掉了大量的数字,后来引申为在叙述、列举或分析时不够全面。
一、成语解释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挂一漏万 |
| 拼音 | guà yī lòu wàn |
| 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臣闻天下有三宝:一曰天,二曰地,三曰人;天不言而四时行,地不言而万物生,人不言而万事成。今陛下贵为天子,富有四海,而不能得贤者,此非天之罪也,乃人之过也。若能得贤者,如悬车之挂一,而万钟之漏。” |
| 释义 | 形容列举时只提到一部分,遗漏了大量内容,表示不够全面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列举不全。 |
| 近义词 | 一鳞半爪、挂一漏十、顾此失彼 |
| 反义词 | 详尽无遗、面面俱到、全面覆盖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示例句子 |
| 自谦 | “我今天讲的内容只是挂一漏万,还请各位多多指正。” |
| 批评 | “你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太片面了,简直是挂一漏万。” |
| 总结 | “这次报告内容虽多,但仍有挂一漏万之处,还需进一步完善。” |
三、常见误区
- 误用场合:有些人误以为“挂一漏万”是贬义词,其实它更多是中性词,可以用于自谦或客观评价。
- 混淆近义词:与“一针见血”、“切中要害”等成语不同,“挂一漏万”强调的是“遗漏”,而非“精准”。
四、总结
“挂一漏万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在表达或列举时未能全面涵盖所有内容。它既可用于自我反思,也可用于指出他人的不足。在写作和交流中,适当使用该成语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。
原创声明: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,未直接复制网络资料,力求以自然、通俗的语言传达成语“挂一漏万”的含义及用法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