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经地义的释义】“天经地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些道理或行为是合乎自然规律、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,具有不可动摇的正当性和必然性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天地法则与人伦秩序的尊重,强调某些原则是永恒不变、不容置疑的。
一、词语释义总结
| 词语 | 天经地义 |
| 拼音 | tiān jīng dì yì |
| 含义 | 原指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,后引申为合乎自然、社会、伦理的正当行为或原则,具有不可动摇的正当性。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。”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某种行为、制度或观念符合道义、理所当然。 |
| 近义词 | 理所当然、顺理成章、合情合理 |
| 反义词 | 不合时宜、荒谬绝伦、违背常理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天经地义”中的“天”与“地”代表自然界的基本法则,“经”意为常道、准则,“义”则指正义、道理。因此,“天经地义”原意是指天地之间恒久不变的规律和道理,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价值判断,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观念在道德、法律、社会层面都具有高度合理性。
在日常使用中,这个词常常出现在评价某件事情是否正当、是否应该被接受的情境中。例如:
- “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。”
- “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公民的天经地义的责任。”
这些句子都表达了对某种行为或责任的高度认可和默认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使用示例 |
| 家庭伦理 |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 |
| 社会责任 | 每个公民都有义务遵守法律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 |
| 法律制度 |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 |
| 道德评判 | 背叛朋友是不道德的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 |
四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天经地义”带有强烈的正面意义,但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语境,避免将其用于不合理或过时的价值判断中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一些曾经被认为是“天经地义”的观念可能已被重新审视和修正。
结语:
“天经地义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。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法则和社会伦理的尊重,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,应以理性、公正的态度去判断什么是真正合理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