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于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讲话稿】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面貌的不断变化,地名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。部分地名存在命名不规范、含义不清、重复重叠、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,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,也给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不便。为此,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全面、系统的清理整治工作,切实提升地名管理的规范化、科学化水平。
一、工作背景与意义
当前,我国地名管理工作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:
1. 命名不规范:部分地名使用生僻字、洋化名称或随意拼接词组,缺乏统一标准。
2. 文化缺失:一些地名脱离地方历史和文化背景,失去地域特色。
3. 重复重叠:多个地区使用相同或相似名称,造成混淆。
4. 管理滞后:部分地名未及时更新,与实际地理环境不符。
开展清理整治工作,有助于提升地名服务社会的能力,增强公众对地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。
二、工作目标与原则
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:
- 规范命名:统一命名规则,杜绝随意命名现象;
- 强化文化:突出地方特色,传承历史文化;
- 优化管理:建立动态更新机制,确保地名准确、清晰;
- 提高效率:减少重复、混乱现象,提升公共服务质量。
为实现上述目标,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:
| 原则 | 内容说明 |
| 依法依规 | 依据《地名管理条例》等相关法规开展工作 |
| 科学合理 | 结合实际情况,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|
| 公开透明 |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接受社会监督 |
| 文化传承 | 注重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,避免“去文化化” |
三、工作内容与步骤
本次清理整治工作将分三个阶段进行:
第一阶段:摸底排查(2025年3月—2025年4月)
- 对辖区内所有地名进行全面梳理;
- 建立地名数据库,标注问题类型;
- 初步形成整改清单。
第二阶段:集中整治(2025年5月—2025年7月)
- 对存在问题的地名进行分类处理;
- 依法依规调整、更名或注销;
- 强化宣传引导,提升公众认知。
第三阶段:总结提升(2025年8月—2025年9月)
- 总结经验做法,形成制度成果;
- 建立长效机制,防止问题反弹;
- 推动地名管理向常态化、规范化发展。
四、保障措施
1. 加强组织领导:成立专项工作组,明确责任分工;
2. 强化政策支持:出台配套文件,提供法律依据;
3. 广泛宣传发动:通过媒体、社区等渠道进行宣传;
4. 鼓励社会参与:设立举报渠道,听取群众建议;
5. 严格督查考核:定期检查进度,确保工作落实到位。
五、结语
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载体,是社会发展的见证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,不仅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,更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,努力打造规范、有序、富有文化底蕴的地名管理体系。
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建设更加美好、更有温度的城市贡献力量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