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铁杵成针出自何处】“铁杵成针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只要有毅力、肯下功夫,再难的事也能成功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,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传说。
一、成语出处总结
“铁杵成针”最早见于宋代文人洪迈的《容斋随笔》,但其故事原型则来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传说。相传李白小时候学习不专心,一次看到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,便问其原因,老妇人回答:“我要把它磨成针。”李白深受感动,从此发奋读书,最终成为一代诗仙。
虽然这一故事在正史中并无记载,但它以寓言的形式传达了“持之以恒”的精神,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励志典故。
二、出处对比表格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成语名称 | 铁杵成针 |
| 出处文献 | 宋代洪迈《容斋随笔》 |
| 故事来源 | 唐代李白传说(非正史记载) |
| 故事内容 | 李白幼年见老妇磨铁杵,悟出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的道理,后发奋成才 |
| 文化寓意 | 比喻做事要有恒心,坚持不懈,终能成功 |
| 现代使用 | 多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,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|
三、结语
“铁杵成针”虽源自传说,但其蕴含的道理却真实而深刻。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,也对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。无论是在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中,只有不断努力、永不放弃,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