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什么意思】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是孟子在论述义利关系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即使有丰厚的俸禄(万钟),如果不去分辨是否合乎礼义,就去接受它,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道德的。
这句话强调了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,必须保持对道德和道义的判断力,不能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。孟子通过这句话提醒人们,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,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与道德操守。
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意思是:当有丰厚的俸禄时,如果不加辨别地接受,而不考虑是否符合礼义,这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。孟子借此强调了“义”的重要性,认为人应当以义为先,不应因贪图利益而丧失道德底线。
表格解析:
| 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意思总结 |
| 万钟 | 古代指非常优厚的俸禄或待遇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 表示丰厚的物质利益 |
| 则 | 就、便 | —— | 表示条件或结果 |
| 不辩 | 不加以辨别 | —— | 指没有经过思考或判断 |
| 礼义 | 礼仪和道义 | —— | 代表道德准则和正义标准 |
| 而受之 | 就去接受它 | —— | 表示无条件地接受 |
| 整体意思 | 即使有丰厚的俸禄,如果不加辨别地接受,而不考虑是否符合礼义,这是不正当的行为 | —— | 强调义的重要性,反对见利忘义 |
延伸理解:
孟子在这句话中,是在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、不顾道义的人。他认为,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金钱或地位而行事,而不问其是否合乎道义,那就会失去做人的根本。他主张“舍生取义”,即在必要时可以牺牲生命,也不能放弃道义。
因此,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”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,也是对后世为人处世的重要启示:在面对利益诱惑时,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道德立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