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王雱生平简介】王雱(1044年-1076年),字元泽,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和思想家。他是王安石之子,自幼聪慧过人,深受父亲影响,立志改革朝政,主张变法。王雱虽早逝,但其在政治、学术和文学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。
王雱一生短暂,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。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改革理想,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法的实施。他的思想和文章对后世也有一定启发。
王雱生平简要总结:
王雱生于1044年,自幼聪明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易》学。19岁中进士,步入仕途。他积极参与父亲王安石推行的新法,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,如太子中允、崇政殿说书等。他在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,强调制度建设,反对空谈仁义。然而,由于身体虚弱,他英年早逝,享年仅32岁。
尽管生命短暂,王雱的思想和著作对宋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尤其在经学和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王雱生平大事记(表格):
| 时间 | 事件 |
| 1044年 | 出生于江西临川(今江西抚州) |
| 19岁 | 中进士,步入仕途 |
| 1068年 | 参与父亲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 |
| 1070年 | 担任太子中允,参与讲学 |
| 1072年 | 被任命为崇政殿说书,教授太子 |
| 1075年 | 因病辞官,专心著述 |
| 1076年 | 逝世,享年32岁 |
总结:
王雱是北宋时期一位极具才华的政治家与学者,虽然生命短暂,但他对当时社会改革和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他的思想与父亲王安石一脉相承,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。他所著的《论语解》《春秋训》等作品,至今仍被学者研究。王雱的生平,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抱负,也反映了变革与守旧之间的激烈碰撞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