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宝藏问答 >

望风而遁汉语大词典

2025-11-19 15:02:47

问题描述:

望风而遁汉语大词典,真的熬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9 15:02:47

望风而遁汉语大词典】一、

“望风而遁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古代文献,常用于描述在面对强敌或不利局势时,因畏惧而迅速逃跑的行为。该成语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形容人缺乏勇气、临阵脱逃的懦弱表现。

根据《汉语大词典》的记载,“望风而遁”最早见于古代史书或文学作品中,多用于描写战争或冲突场景中的退缩行为。其结构为“望风”与“遁”结合,其中“望风”指看到对方的军旗或声势,“遁”意为逃跑,合起来表示在未交战前就因恐惧而撤退。

在现代汉语中,“望风而遁”虽不常用,但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含义,并可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中,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历史感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词语 望风而遁
拼音 wàng fēng ér dùn
释义 看到对方的军旗或声势,就吓得逃跑。比喻因畏惧而迅速退却。
出处 《汉语大词典》、古代史书或文学作品中常见
结构 动宾结构 + 连动结构(望风 + 而遁)
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,形容临阵脱逃的行为
例句 敌军未至,守将便望风而遁,致使城池失守。
近义词 闻风丧胆、仓皇逃窜、临阵脱逃
反义词 勇往直前、奋勇向前、迎难而上
语法功能 作谓语、状语等,常用于叙述性语境
适用场合 历史、军事、文学等正式或半正式语境中
现代使用频率 较低,多用于特定语境或修辞表达

三、结语

“望风而遁”作为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性,也反映了古人对勇气与懦弱的评判标准。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,但在需要强调“畏敌而逃”这一概念时,仍能发挥重要作用。通过了解其出处、结构及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