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汉书食货志上全文及翻译】《汉书·食货志》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《汉书》中的一篇,主要记载了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、农业制度、赋税制度、货币流通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内容。其中“食货志上”主要讲述国家的财政与经济管理,涉及土地制度、赋役制度、粮食储备、货币使用等方面。
以下是对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内容的总结,并附上原文与译文对照表格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。
一、
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是《汉书》中的重要篇章之一,系统地反映了西汉初期至中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结构。文章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,强调“以农为本”的经济理念,主张通过合理的赋税制度、土地分配、货币流通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与发展。文中还提到国家对粮食储备的重视,以及对市场秩序的调控,体现了当时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思想和实践。
该篇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,也对后世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(节选)
| 原文 | 翻译 |
| “食货者,庶人之财也。民以食为天,以货为用。” | 食物和财物是百姓的财富。百姓以食物为生存之本,以财物为生活之用。 |
| 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 | 君王以百姓为天,而百姓以食物为天。 |
| 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 | 谷仓充实了,人们才会懂得礼仪;衣食充足了,人们才会知道荣辱。 |
| “夫治国之道,必先富民,民富则易治,民贫则难治。” | 治理国家的方法,首先要使百姓富裕。百姓富裕了,就容易治理;百姓贫穷了,就难以治理。 |
| “故圣王制土分民,使各有职事。” | 因此,圣明的君主划分土地,分配百姓,让他们各司其职。 |
| “田宅不许买卖,官为定限。” | 土地和房屋不允许买卖,由官府规定限额。 |
| “租税之法,率户出粟,谓之‘算’。” | 租税制度,按户征收粮食,称为“算”。 |
| “盐铁之利,天下大本。” | 盐和铁的利润,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。 |
三、总结
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是一部反映西汉时期经济政策的重要文献,强调了农业的基础地位、赋税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。它不仅是研究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重要资料,也为现代经济政策提供了历史借鉴。
通过原文与翻译的结合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经济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治理理念,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。
如需完整版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原文及详细翻译,可参考《汉书》原著或权威注释版本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