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简文 > 宝藏问答 >

浩然之气孟子原文翻译及注释

2025-11-23 07:04:29

问题描述:

浩然之气孟子原文翻译及注释求高手给解答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23 07:04:29

浩然之气孟子原文翻译及注释】“浩然之气”是《孟子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,出自《公孙丑上》篇。孟子通过与弟子的对话,阐述了“浩然之气”的本质、来源及其对人格修养的重要性。以下是对该段原文的翻译与注释,并以加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。

一、原文

> 公孙丑问曰:“夫子加齐之卿相,得行道焉,虽由此,其于天下,可有为乎?”

> 孟子曰:“否。吾何加哉?我亦欲正人心,息邪说,距诐行,放淫辞,以承三圣者而已矣。”

> 公孙丑曰:“伯夷、伊尹何如?”

> 孟子曰:“不同道。非其君不事,非其民不使;治则进,乱则退,伯夷也。合则留,不合则去,伊尹也。何事非君,何使非民?治亦进,乱亦进,伊尹也。”

> 公孙丑曰:“孔子曰:‘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’夫子之言,岂不诚哉!”

> 孟子曰:“是恶足以为大乎?夫圣人,天之生也,必有其道。其道,仁义而已矣。若夫豪杰之士,能自立者,其气浩然,充塞于天地之间。”

二、翻译

公孙丑问:“先生如果担任齐国的卿相,能够推行自己的主张,那么对天下是否会有帮助呢?”

孟子回答:“不是这样。我有什么特别的贡献呢?我只是想端正人心,消除错误的言论,抵制不正的行为,驳斥荒谬的言辞,以此来继承三代圣人的事业罢了。”

公孙丑又问:“伯夷和伊尹怎么样?”

孟子回答:“他们的道路不同。伯夷只侍奉他认同的君主,只使用他认同的百姓;国家安定就出仕,混乱就退隐。伊尹则无论君主是否合适,只要有机会就留下,没有机会就离开。他可以侍奉任何君主,使用任何百姓;国家安定或混乱,他都愿意出仕。”

公孙丑说:“孔子说:‘冉有为政三年,可以让百姓勇敢,并懂得礼义。’您的话难道不是真的吗?”

孟子说:“这怎么能算大的成就呢?圣人是上天所生,必然有其道,那就是仁和义。至于那些杰出的人,能够自立的人,他们所拥有的‘浩然之气’,充满天地之间。”

三、注释

原文 注释
“浩然之气” 指一种正直、刚强、充满正义感的精神力量,是君子修身的重要体现。
“正人心” 端正人们的思想,使其符合道德规范。
“息邪说” 消除错误的言论,防止歪理邪说传播。
“距诐行” 抵制不正当的行为。
“放淫辞” 驳斥荒谬、浮夸的言辞。
“伯夷” 商朝末年的贤人,以清高著称。
“伊尹” 商汤的贤臣,善于变通,能适应时局。
“求也” 冉有,孔子的学生。
“知方” 明白道理,懂得礼仪。

四、

孟子在《公孙丑上》中提出了“浩然之气”的概念,强调真正的圣人不仅要有仁义之道,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正直的精神。他认为,像伯夷那样坚守原则、伊尹那样灵活应变的人,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。而真正伟大的人,不只是在政治上有作为,更重要的是拥有“浩然之气”,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充塞天地,影响社会风气,成为道德楷模。

五、表格总结

项目 内容
标题 浩然之气 孟子原文翻译及注释
出处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核心概念 浩然之气——正直、刚强、充满正义感的精神力量
主要人物 孟子、公孙丑、伯夷、伊尹、孔子
主旨 强调仁义之道与个人精神修养的重要性
关键语句 “其气浩然,充塞于天地之间”
作用 影响社会风气,树立道德楷模

如需进一步深入探讨“浩然之气”在现代的意义,也可以结合当代价值观进行延伸分析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