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效合同的种类有哪些】在日常生活中,合同是人们进行交易、合作和约定的重要法律工具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。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某些合同因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或者存在欺诈、胁迫、恶意串通等情形,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。了解无效合同的种类,有助于我们在签订合同时避免法律风险。
一、无效合同的种类总结
1. 一方以欺诈、胁迫手段订立合同,损害国家利益的
2. 恶意串通,损害国家、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
3.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
4.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
5. 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
6.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
7.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
8. 代理权终止后,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
9. 未经批准、登记的合同(如外商投资企业合同)
10. 其他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
二、无效合同种类一览表
| 序号 | 无效合同类型 | 法律依据 | 简要说明 |
| 1 | 欺诈、胁迫损害国家利益 | 《民法典》第148条、第149条 | 通过欺骗或强迫手段签订,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 |
| 2 |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 | 《民法典》第154条 | 合同双方恶意勾结,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合同无效 |
| 3 |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| 《民法典》第153条 | 表面合法但实际目的是非法的合同无效 |
| 4 |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| 《民法典》第153条 | 违背公序良俗或危害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|
| 5 | 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| 《民法典》第153条 | 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无效 |
| 6 |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| 《民法典》第144条 | 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无法辨认自己行为的合同无效 |
| 7 |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| 《民法典》第145条 | 限制行为能力人超出其能力范围签订的合同无效 |
| 8 | 无权代理合同 | 《民法典》第171条 | 代理人无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签订的合同无效 |
| 9 | 未经批准、登记的合同 | 《民法典》第502条 | 如外资企业设立合同需经审批,未办理手续的无效 |
| 10 | 其他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 | 《民法典》相关条款 | 如格式条款中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等情形 |
三、小结
无效合同的存在不仅影响合同当事人的权益,也可能对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造成不良影响。因此,在签订合同前,应充分了解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,避免因无知而签署无效合同。若发现合同存在无效情形,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