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用武之地汉语大词典】“无用武之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:“虽有智者,安能为也?无用武之地。”原意是指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或机会。后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处于无法发挥作用的状态。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无用武之地”被解释为:没有可以施展本领的地方。常用来形容人才、能力或力量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处境。
“无用武之地”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成语,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缺乏施展才能的机会或场所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才被埋没、能力无法体现的情境,也可用于形容某种资源或工具在特定环境下没有实际用途。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,该成语常用于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或对机遇的渴望。
表格展示:
| 词语 | 无用武之地 |
| 拼音 | wú yòng wǔ zhī dì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 |
| 解释 | 没有可以施展本领的地方;形容人或事物无法发挥作用 |
| 用法 | 常用于描述人才、能力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|
| 近义词 | 有志难伸、怀才不遇、英雄无用武之地 |
| 反义词 | 大展宏图、如鱼得水、施展才华 |
| 例句 | 他虽有才华,却一直无用武之地,令人惋惜。 |
| 文化意义 | 表达对人才被埋没或机遇缺失的感慨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无用武之地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现象,反映了人们对自身价值实现的关注与思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