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鸿毛泰山是什么意思】“鸿毛泰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事物的轻重、价值或意义的对比。这个成语源于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一句话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意思是说,人的死亡有轻有重,有的比泰山还重,有的则比鸿毛还轻。后来,“鸿毛泰山”常被用来比喻事情的重要性不同,或者人的生命价值高低不一。
“鸿毛泰山”原意是形容死亡的轻重,后引申为对事物价值、意义的衡量。其中“鸿毛”指羽毛,极轻;“泰山”是山名,象征重大。因此,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的轻重之别,也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贡献或行为的意义大小。
表格说明:
| 词语 | 含义 | 来源 | 用法 | 引申义 |
| 鸿毛 | 比喻极轻的事物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 常用于对比轻重 | 轻微、无足轻重 |
| 泰山 | 比喻极重的事物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 常用于对比轻重 | 重要、重大 |
| 鸿毛泰山 | 形容事物的轻重、价值差异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 用于评价事物或人的价值 | 重视与轻视的对比 |
实际应用举例:
- 历史人物:如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提到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,用来表达自己忍辱负重、完成历史著作的决心。
- 现代语境:可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值得尊敬,例如:“他的牺牲精神,重于泰山。”
小结:
“鸿毛泰山”不仅是对生死的哲学思考,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。它提醒我们,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,而在于其重量和影响。无论是个人选择还是社会评价,都应注重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