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虎头蛇尾是成语故事】“虎头蛇尾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、气势旺盛,但结尾却草率、收场不力,显得不够圆满。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,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,提醒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虎头 | 比喻开头部分气势磅礴、引人注目 |
| 蛇尾 | 比喻结尾部分松散无力、收场不佳 |
| 虎头蛇尾 | 形容事情的开端和结尾不相称,缺乏连贯性 |
二、出处与来源
“虎头蛇尾”最早见于明代小说《醒世恒言》中的《张廷秀逃生救父》,其中描述了一个人做事只重开头,不顾后果,结果导致失败。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广泛用于文学、日常交流中。
三、使用场景
| 场景 | 示例 |
| 工作汇报 | “这次项目启动很顺利,但最后没有做好收尾,真是虎头蛇尾。” |
| 学习计划 | “他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,但坚持不到一周就放弃了,虎头蛇尾。” |
| 文章写作 | “这篇文章开头吸引人,结尾却显得仓促,有些虎头蛇尾。” |
四、成语背后的道理
“虎头蛇尾”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反映。它提醒我们:
- 做事要有始有终,不能半途而废;
- 开始时的热情需要持续到结束;
- 成功不仅在于起点,更在于过程和结局。
五、总结
“虎头蛇尾”作为成语,形象地表达了事情开头与结尾不协调的现象。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,也在生活中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: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要注重整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,避免因忽视结尾而影响整体效果。
表格总结: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虎头蛇尾 |
| 含义 | 开头好,结尾差,前后不一致 |
| 出处 | 明代《醒世恒言》 |
| 使用场景 | 工作、学习、写作等 |
| 道理 | 善始善终,重视过程与结果 |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