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红旗漫卷西风全诗诗意】《红旗漫卷西风》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长征途中创作的一首诗词,原题为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,后被广泛传诵并成为象征革命精神的代表作之一。这首诗以雄浑豪迈的语言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象,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。
一、诗歌
《红旗漫卷西风》全诗如下:
> 天高云淡,
> 望断南飞雁。
> 不到长城非好汉,
> 屈指行程二万。
> 六盘山上高峰,
> 红旗漫卷西风。
> 今日长缨在手,
> 何时缚住苍龙?
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革命行动相结合的方式,展现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英勇与坚韧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开阔,情感激昂,具有强烈的感染力。
二、诗意解析(总结+表格)
| 诗句 | 释义 | 意象与象征 |
| 天高云淡 | 描绘天空辽阔、云朵轻盈,象征革命前景光明 | 自然景象,暗示胜利在望 |
| 望断南飞雁 | 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| 雁象征归期,也寓意希望 |
| 不到长城非好汉 | 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| 长城象征目标,体现决心 |
| 屈指行程二万 | 回顾长征路途遥远,表现坚持与毅力 | 二万五千里长征,强调艰辛 |
| 六盘山上高峰 | 描写六盘山的险峻,突出红军攀登的决心 | 山峰象征困难,表现勇气 |
| 红旗漫卷西风 | 描绘红军旗帜迎风飘扬,象征革命力量 | 红旗代表革命,西风象征挑战 |
| 今日长缨在手 | 表示掌握主动权,具备战胜敌人的能力 | 长缨象征武器与力量 |
| 何时缚住苍龙 | 表达对最终胜利的信心与决心 | 苍龙象征敌人或困难 |
三、整体诗意理解
《红旗漫卷西风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,更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作品。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映射出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,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。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有力,情感真挚而激昂,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“豪放”与“深沉”相结合的风格。
四、结语
《红旗漫卷西风》作为一首经典红色诗词,不仅记录了历史,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。它告诉我们:无论前路多么艰难,只要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方向,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。


